Search

生活隨筆#7 London Summer

嚴寒的冬天、濕冷的春天都不好受,大概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生活隨筆#7 London Summer

嚴寒的冬天、濕冷的春天都不好受,大概從五月開始,同事們就在討論夏天何時來臨。「去年的這個時間我們已經有第一個熱浪呢」一位同事說,「對啊,可現在卻還在穿毛衣」另一位同事回應,搭配一個翻白眼。我沒有插嘴,腦裡在想,這或許是因為疫情,大家減少旅行,工廠停工,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氣溫自然下降,怎麼說也應該算是好事吧(沒想到中學的科學知識竟然在上班時派上用場,在我放空的時候)。

五月到七月,真正有夏天氣息的日子,應該不超過十日,當然,在那十天當中,同事們依然會談論天氣,一方面看得出來他們心情很好(應該是維他命D起的作用),但他們言語中還是要表達一些「不滿」,「熱死了,昨天睡不著」同事K說,「你家有風扇嗎?」同事E問我,「希望涼快的日子快點來到」同事W翻著白眼說。

見識過倫敦真正的炎夏,就會覺得香港的夏天還好,因為香港到處都是超低溫冷氣,而且走在街上總有瓦遮頭,不至於直接被紫外光直射;這邊恰恰相反,我現在工作跟住的地方都沒有冷氣(美術館裡當然有,但隔壁的辦公室沒有),走在街上,我感受到陽光打在臉上的灼熱感(甚至開始長雀斑),確實不好受。然而,如果在炎熱的夏天剛好吹來一陣風,然後你剛好最在河邊的樹下,樹影在你眼前溫柔的律動,配合樹葉的聲音、河水流過的聲音、鳥的聲音,甚至旁邊小孩在打鬧的聲音變成一個整體,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浪漫和舒暢感覺。

大概是因為一年只有那麼幾天可以任性地被陽光寵幸,所以特別珍惜吧。

我有一位同事叫Summer(以地道英國人來說,他們會覺得那是「奇怪」的英文名),有一位客人打來,她自我介紹的時候說,"I am Summer, the season"。還記得那天正正是寒冷的仲夏(聽起來很矛盾),聽到她這麼說,心頭覺得暖暖的。

大概這就是倫敦夏日給我的印象吧?

星期六去Brighton,希望當天會有大晴天(看到我也沾染了倫敦人的口氣,開始習慣聊天氣了)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誠意邀請大家以每月一杯咖啡的價錢成為我寫作的贊助人,閱讀Patreon獨家內容:www.patreon.com/filmforweirdos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筆者為香港九十後女生,藝術工作者,副業為散文作者及電影部落客,於2018年4月開始了這個專頁,以電影、音樂、文學記錄曾經的故人、故事。 電影源於生活。 歡迎合作邀約。
View all posts